「傳播與藝術名家系列講座」之「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演變歷程及價值觀念的重構」,於2020年12月4日下午在澳科大N座舉行,講座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主辦,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尚輝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教授出席講座,並向尚輝教授致送紀念品,人文藝術學院汪藍副教授等出席本次活動。活動得到澳門基金會贊助。
尚輝教授在講座中將巨集觀理論與作品案例相結合,講述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從筆墨個性走向圖示個性的演變歷程。這種演變涵蓋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為山水畫的寫實主義觀念帶來的改變,山水畫的描繪對象從江南風景到西北風景的改變,中國畫的觀念更新對山水畫帶來的改變,由出世到入世的心裡轉化對山水畫帶來的改變,以及上世紀山水畫作筆墨流逝對山水畫造成的影響。尚教授從這五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上世紀中國山水畫的作品風格,以及價值趨向的變遷歷程。
尚輝教授還結合20世紀早期和末期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山水畫的具體案例,講述了中國傳統山水畫在現實上和靈境上的變革。他從筆墨、解構和造型的方面分析了山水畫從二十世紀早期、中業和末期畫作風格的改變,認為傳統山水畫並沒有空間的概念,講究畫作的筆墨,通過平面畫作表達對“道”的感悟。
尚輝教授在最後講到了山水畫的圖示個性,認為從90年代起,圖示個性已經成為了山水畫現代性的重要特徵,圖示個性也成為了重要現代中國山水畫的重要價值。圖示價值和筆墨價值也是一對辯證的關係,兩者應當互相平衡形成最終的中國山水畫的價值。
尚輝教授結合山水畫案例講述了中國傳統山水畫在現實上和靈境上的變革
尚輝教授講座引起聽眾對於中國畫的強烈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