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大三建筑设计课程公开评图大会顺利举行

2020/12/10


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大三建筑设计课程公开评图大会海报

2020年12月5日下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大三建筑设计课程(BDL1203)公开评图大会暨结课作品展开幕式在澳门科技大学R座三楼顺利举行。本次评图大会围绕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大三景观设计(D1班)和室内设计(D2班)两个班近70位同学的16组设计作品进行,由课程老师刘骁主持,并有幸请来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张路峰,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建筑学课程主任郑剑艺以及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老师朱柏葳、冯晶磊作评图嘉宾。

从左至右:冯晶磊、朱柏葳、张路峰、郑剑艺、刘骁

评图大会中,同学们个个准备充分,结合图板与模型,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嘉宾老师听得也十分认真,并针对每一组同学的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从下午1点开始,到6点结束,整整五个小时的评图大会气氛热烈又轻松愉快。嘉宾们对同学们的作品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抱有期望。

学生激情讲解自己的设计

评图嘉宾认真听学生表达并针对学生设计展开讨论

张路峰教授拥有十分丰富的建筑设计与教学经验,他提醒同学们,应该从切身生活经验出发做设计,把建筑设计生活化,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化,也更能获得普罗大众的认可。他还点拨同学们,建筑设计不仅要从功能和需求出发,还应该有精神层次的追求,这样的设计才能表里如一,触动人心。听到这些朴实无华又充满智慧的点评,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张路峰教授对学生设计进行犀利点评

郑剑艺老师则从建筑设计表达方面对同学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他提醒同学们,在建筑设计中,个性、创新、概念固然重要,标准化的建筑制图同样重要。如果没有扎实的制图功底,那么再好的创意和设计都会大打折扣。

郑剑艺老师对学生提出殷切期望

朱柏葳老师则非常感性。她直言自己被某些小组的同学的设计和他们汇报方案时的热忱感动到了。她感受到了同学们在自己的设计中倾注的心血和汗水,并鼓励同学们一定要做出真正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朱柏葳老师鼓励学生不忘初心

冯晶磊老师对这两个班的同学十分熟悉,直切要害地提醒同学们做设计切忌形式大于设计。也就是说,设计表达要遵循设计本身的逻辑,不要为了表达而表达,最后反而表达不知所谓,设计也无法有效传达给受众。

冯晶磊老师指出学生设计的问题

同学们也十分欢迎和认可这种既充满仪式感,又可以与各领域的老师“亲密接触”的评图形式,纷纷表示这是对他们一个学期的辛苦与努力的最大尊重,也是对他们设计能力与个性表达的充分展示。

同时,本次评图大会还吸引了许多对建筑设计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大家济济一堂,充分交流,俨然将评图大会变成了一场建筑设计派对。

评图大会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

评图大会最后,大三建筑设计课程老师刘骁作了简单总结。他首先向四位评图嘉宾,张路峰教授、郑剑艺老师、朱柏葳老师和冯晶磊老师,致以衷心感谢,感谢他们在百忙之中拨冗前来参加这场对于同学们来说意义非凡的评图大会,并发表真知灼见,引人深思。接着,刘骁老师对志愿帮助自己辅导大三学生的六位建筑学硕士研究生,陈建乐、何晓晴、陶怡欣、王哲翱、张天一和张竹溪,表达了真挚的感谢,感谢他们在完成自己繁重的硕士学业的同时,牺牲自己宝贵的私人时间,奉献到大三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最后,刘骁老师简单回顾了本学期建筑设计课程中的点点滴滴,感谢这16组同学在本学期对老师的信任与配合,恭喜大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鼓励大家虚心吸收评图嘉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剩下的本科阶段的学习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顺利毕业!

刘骁老师作总结

评图大会圆满结束,师生合影留念

评图大会结束后,同学们并没有立刻离开现场,而是积极说明布置结课作品展,清理自己脚下的垃圾,并有序还原现场,将借来的凳子一张张搬回教室放好。下午热闹非凡的三楼公共空间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与安静。同学们的建筑设计作品和图版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更多人前来参观交流。

R座三楼公共空间大三建筑设计结课作品展欢迎广大澳科大师生前来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