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藝術學院師生參加當代中國工筆劃發展學術研討會

2020/12/10

2020年12月2日上午9時,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美術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尚輝教授、汪藍副教授帶領美術學博士生尤藝、董雪瑩、高琪、李京參加了由深圳大學喻繼高中國工筆劃研究院舉辦的當代中國工筆劃發展學術研討會,該會議在深圳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工筆時代——中國工筆劃學術邀請展”雲展覽同時開幕。會議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美術學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尚輝教授任學術主持。

當代中國工筆劃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2020年12月2日

參加本次“工筆時代——中國工筆劃學術邀請展”的老中青三代藝術家有——喻繼高、鄒傳安、李魁正、喻慧、莫曉松、陳湘波、徐惠泉、李大成、程健、李傳真、王申勇、陳治武欣、王冠軍、張小磊、詹勇、範春曉,十七位藝術家均是來自全國工筆劃界的精英。雲展出的150餘幅工筆佳作,內容和題材豐富多樣,人物花鳥山水兼具;古典韻味與現代風格碰撞;技法勾描染洗各盡其能,氣勢從渾厚華美到婉約清新,無不值得回味。

尚輝教授發言 2020年12月2日(中國文藝網 魏康奇 攝)

尚輝教授在會議之初的發言中提出了會議討論的主要議題,即新中國發展的70年來,工筆劃的繁榮發展,是值得學界思考與探討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出發,尚輝教授提出了研討會討論的幾個方向——一是梳理中國工筆劃發展的繁榮局面、學術面貌和特徵;二是從歷史的角度,尤其是從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畫發展的角度,來梳理、探尋寫意繪畫和工筆劃之間的一種關係;三是照片作為繪畫素材的一種方式方法,如何正確的運用在藝術創作中;最後就是針對當代藝術取代工筆劃的現象,提出裝置藝術、觀念藝術是豐富工筆劃發展的藝術形式,但並不是中國工筆劃當代發展的唯一出路的觀點,從而提出探索適合中國工筆劃當代發展的方式與路徑。這些問題為研討會提供了主要的方向與議題。

喻繼高、喻慧等著名工筆畫家對於工筆劃的緣起與現狀進行了梳理,對於工筆劃的發展與前景做出了展望;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鄭工教授從解構的角度探討了工筆劃發展的四個趨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教授張敢在探討工筆劃如何擺脫其弊端時,提出了中國工筆劃的現代性問題,尤其是創作主題的現代性。

汪藍副教授在探討當代中國工筆劃發展時,提出兩個關鍵字——傳統、創新。汪藍副教授通過巴黎美院的老師不能理解為什麼中國學生總是在臨摹中國畫的故事,引出中國繪畫學習過程中的“傳移模寫”的重要性,從而對工筆劃的傳統性加以肯定。談到創新時,汪藍副教授從全球史觀和時代性的角度探討了中國工筆劃與當下時代的相互印證,這正是工筆劃創新性的一種表現。

汪藍副教授發言 2020年12月2日

當代中國工筆劃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2020年12月2日

當代中國工筆劃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2020年12月2日

尚輝教授做會後總結性發言,首先肯定了疫情期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討會和雲展覽的創新形式,契合了當下數位化時代的時代精神,對未來學術會議的舉行及展覽的舉辦具有借鑒意義。這次研討會及展覽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工筆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老中青三代工筆畫家所取得的風貌,這些都是某個時間節點的時代精神和思想內涵的一種表達,當代工筆劃的發展應歸功於這個時代。

本次研討會集結線上線下、內地及澳門數十位當代美術史論、藝術評論家,從學術角度對當代工筆畫家學古維新、推動傳統藝術與世界文化交融的發展歷程進行闡釋與展現,進一步推動中國工筆劃藝術研究、發展,並以此助力,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發展增色添彩,以作品而知時代,以審美而促發展!

研討會參會現場部分參會人員合影 2020年12月2日(中國文藝網 魏康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