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0日學院迎新會致辭
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張志慶教授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迎新會,熱烈歡迎2025級的新同學,包括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還有學院新入職的老師們。在歷年的迎新會上,我曾和大家談過“學以成人”,談過堅强、沉靜的應對疫情態度,也强調過“尊學術爲上、重學生爲本”的學院文化理念。今年,我想跟大家談的話題是“獨立”。我的理解可能有錯誤,可能不全面,但是,獨立這件事情確實很重要,值得我們注意。我認為,作為一名大學生,學會獨立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生活的獨立。這是從“依賴他人”到“自我負責”的過程。
很多同學尤其是本科同學,是第一次長時間離開家鄉、離開父母。與以前不同,在這裡,小到每天的吃飯、睡覺,大到健康管理,學業規劃,都需要自己安排,自己做决定。有同學說,這太好了,我就想這樣,不要人管,但問題是,你要管好自己。怕的是,房間不會整理,上課找不到教室,夜夜視頻夜夜歡,忘了三餐,得了腸胃炎。
生活真正的“獨立”,是學會照顧自己的身體,是能把自己的生活、學習打理得井井有條,讓父母放心,讓同學們和你在一起感到舒心;是你能夠自己做選擇並爲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第二,學習的獨立。這是從“被動接收”到“主動探索”的過程。
多年來在與同學們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的學習方法、態度各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被動接受和主動求索。有的同學上課緊跟老師思路,課後經常找老師請教,認真閱讀文獻,查找資料,參與實踐項目;而有的學生則上課全程低頭刷手機,課後對著PPT抄筆記,急於了解標準答案,只是看重考試分數,不願意與同學交流,很少找老師交流,有的研究生甚至很少與自己的指導老師見面。
學習獨立,是主動的自我管理,積極的知識求索,而不是等著老師“喂知識”,不是依賴人工智能給答案。進入澳門科大學習,你必須馬上學會並開始這種轉變,即把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改為主動探索式的學習。可以預言,幾年以後,採取兩種不同學習方式,同學之間會有巨大的差距。
第三,思想的獨立。這是從“隨波逐流”到“清醒判斷”的過程。
思想獨立,古今中外,從來都是重要的,也是學習的目的之一。在今天這個人工智能時代,智能體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情,包括寫作業,出設計圖,做視頻等等,因此,思想的獨立日益顯得更加重要。我們大學去年頒布了人工智能使用指引,今年又頒布了修訂版。大學允許在學習、科研中使用人工智能,但是提醒大家不要過度依賴人工智能,特別強調批判性思考和獨立判斷的重要性。
思想的獨立,是不被“熱門”、“潮流”綁架;是不盲從,也不隨意否定,而是多問問why? why not? 多思考“這個觀點的依據是什麽”,“有沒有其他角度可以解讀”;思想獨立,是面對爭議時,敢於用專業知識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是善於用理性,用邏輯去判斷,而不是感情用事,情緒當先。總之,你要學會質疑,學會思考。
但是,你要能思考,能質疑,又必須首先學習,學習知識,學習邏輯,學習生活。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然而“學”不能是盲目的,要主動探索,要帶著思考、帶著疑問學,才能真正把知識、把經驗變成自己的認知和能力。
同學們,你們新一個階段的學習生活已經正式拉開序幕。未來幾年里,你們或許會遇到“不知道怎麽選專業方向”的迷茫,會經歷“熬夜趕作業却沒拿到好成績”的挫折,也會面臨“別人的選擇總是和自己不一樣”的困惑。但是,同學們,不要怕。“獨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次自我管理、主動學習,一次次清醒判斷中慢慢養成的習慣,逐步獲得的能力。生活獨立、學習獨立、思想獨立,需要一個過程。
在這個跋涉的過程中,人文藝術學院將是你們堅強的後盾。學院目前有20個課程,包括傳播學本碩博課程,設計學本碩博,電影學本碩博,數字媒體本碩博,還有美術學、建築學、音樂學、表演等專業課程。現在世界各國教育界都非常重視跨學科,未來社會需要跨學科的綜合性人才。我們學院的課程設置就是跨學科的,我們鼓勵同學們進行跨學科學習和科研,參與跨學科實踐項目。我們的老師也是跨學科的,比如,我們有三位老師,畢業於理科,本碩博都是學習計算機編程的,研究數字圖像處理。我們的全職老師都來自海內外各個名校,其中包括美國耶魯大學、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日本北海道大學、韓國中央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音樂學院等等,他們都有教學經驗和學術成果發表。他們作為你們的班導師,和你們的班級學長一起,幫助你們,陪伴你們。我們還聘請了很多兼職教授、業界導師等,他們都是來自頂尖學府的著名學者或業界傑出人士。
“獨立”從來不是“孤立”,不是遠離集體、拒絕幫助,而是學會在依靠與自主之間找到平衡,擁有不盲從、敢選擇、能負責的底氣;獨立也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在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從今天開始,人文藝術學院的全體教職員工,一直在你們身旁。讓我們一起,以獨立之姿,赴成長之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