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由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主辦、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電影學院承辦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澳門未來影視創研中心協辦、澳門特區政府文化發展基金資助的「銘記歷史 光影傳承——2025澳門記憶·青年創「視」界抗戰歷史短視頻大賽」現已正式啟動。作為系列活動重要環節,抗戰電影展於9月20日晚18:30在澳科大R座103影視廳舉辦,面向全澳公眾展映影片《南京照相館》並設有專業導賞環節。
影片《南京照相館》由申奧執導,許淥洋、張珂、申奧編劇,劉昊然、王傳君、高葉、王驍領銜主演,於今年7月25日起在澳門與內地同步公映,引起本澳社會廣泛關注和熱烈回響。電影改編自南京大屠殺期間羅瑾、吳旋守護「京字第一號證據」的真實歷史,聚焦1937年吉祥照相館內平民冒死保存日軍屠城罪證底片的故事。通過一群普通市民在危難中意外發現日軍暴行證據並勇敢守護的故事,展現了危難時刻人性的微光與不屈的民族精神。展映當晚,電影學院羅樂副教授、赵鹏老师及來自校內多個學院和校外單位的觀眾共同參與。
放映結束後,編劇張珂通過視頻方式表達了在電影創作的初衷,希望能以含蓄剋制的敘事,透過「照相館」這一特殊空間,聚焦平凡人在極端境遇下的抉擇與堅守,「以微光點亮普通人的內心,也為歷史真相作證」。他還寄語抗戰歷史短視頻大賽,認為此次抗戰歷史短視頻大賽為青年創作者提供了以影像追溯抗戰歷史、表達時代思考的珍貴平台,希望《南京照相館》為參賽作者帶來創作層面的啓發。同時也預祝抗戰歷史短視頻大賽圓滿成功,期待與各位青年創作者共聚十一月頒獎典禮,見證歷史與創新的交匯。
(視頻截圖)
在映後交流環節,羅樂副教授從電影敘事、歷史真實與藝術表達等多個維度對影片進行了深入剖析。羅樂副教授指出,影片通過如顯影液破相、牆面影像替換等電影化手法,深刻揭露侵略者的偽善與暴行,具有強烈的歷史諷刺力和藝術感染力。該片不僅是對抗戰歷史的深刻回顧,也更是一種以影像為載體的歷史教育,致力於喚醒當代觀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歷史認知與家國情懷。
趙鵬老師分享這部電影將他拉回深埋心底的歷史記憶之中,喚起了複雜而沉重的情感。從表演角度,他特別提到王傳君的演出令人產生強烈共情,稱讚其演技“內在矛盾性極強”,表演克制而深刻,甚至展現出“生理反應般的真實狀態”,顯示出極高的藝術完成度。
現場觀眾踴躍互動,就歷史真實性、情感表達、個體與集體記憶關係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來自商學院一位同學從人物動機與行為轉變角度分析,王傳君所飾演的角色深刻揭示了戰爭背景下普通人面臨的倫理困境。她特別強調,角色所體現出的“忍無可忍”的轉變,真實反映出歷史暴行對個體精神的巨大壓迫。
一位來自國際學院教育學專業的南京籍博士生則結合自身身份,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共鳴。她提到電影中出現的真實地標,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也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實地追溯歷史”的情感聯結。作為一名母親,她表示影片啟示她思考如何通過影像與實地結合的方式,引導下一代理解歷史、珍視和平。
此外,多位同學也從符號解讀、影像敘事等角度發表看法,體現出跨學科交流的思想碰撞。
大賽後續活動將於9月21日舉行業界導師公開課,邀請康洪雷、丁柳元、柳樺、張騰等資深從業者分享創作經驗。本次大賽不僅通過影像促進歷史認知與家國情懷培育,也為大灣區青年影像人才搭建孵化平台,持續推動抗戰歷史教育與電影美育深度融合。
文:王悅\焦文婧
圖:刘祚泓,蘇煜喆,王喆,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