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吳衛鳴特聘教授策展並帶領師生參與的《基因延綿》展覽,自9月12日假十月初五街歷史建築「德生大按」揭幕以來,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及市民前來參觀,現場反響熱烈。展覽憑藉獨特的策展理念與多媒體藝術語彙,成功喚醒人們對文化記憶與當代創作之間關係的思考,並獲得各界一致好評。本次展覽為“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之本地策展計劃項目之一,亦為慶祝「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二十週年的重點文化活動。以「文化基因」為創作主軸,展覽跨越時空連結歷史與當代。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吳衛鳴特聘教授主持開幕
開幕現場剪綵嘉賓
策展人吳衛鳴特聘教授長期關注澳門文化遺產的傳承與藝術轉化,並將策展實踐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體現學院「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教育理念。是次展覽匯聚多位國際及本地藝術家,包括國際知名藝術家君士坦丁、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澳門影像館館長陳顯耀、澳門藝術家鄒志全、吳正楠,以及已於人文藝術學院畢業的建築學碩士生吳靖彤等,當中本院三位美術學博士研究生——吳登央、關皓文與許劍春亦共同參與展覽的籌辦與創作,充分展示學院跨領域合作與藝術研究並行的成果。
參展作品以多元媒介重構澳門的文化圖像。吳登央的《澳門記憶·山海石》從神話與地質層面探討土地變遷,以女性藝術視角將《山海經》的象徵意象轉化為當代語彙,寓意時間與地理的交錯。關皓文以《人間馬戲》聚焦市井日常,透過碎片化視覺結構及油畫與綜合媒材的結合,呈現社會與個體之間的張力與律動。許劍春的《歸去來兮:凝結的風景之一》則以油畫語言探討空間與記憶的互文性,揭示澳門文化的流動性與仲介特質。
吳衛鳴特聘教授表示,《基因延綿》不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更是一個探索“文化基因”如何在當代語境中持續生長的實驗場。作為學院教師,他期望透過此次策展與創作經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藝術理論的理解,並以當代藝術語言回應本土文化的內涵與時代命題。
《基因延綿》展覽將展至11月9日,每日上午11時至下午6時開放,免費入場。展覽透過裝置藝術、影像、多媒體與繪畫等形式,讓歷史建築與當代藝術交融對話,充分展現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都的獨特活力,亦彰顯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在推動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方面的積極貢獻。
《基因延綿》展覽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