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音樂學院教師 參加「第十屆國際音樂記譜與表現技術會議」

2025/11/17

2025年10月25-27日,第十屆「國際音樂記譜與表現技術會議」(TENOR 2025)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舉行,為該會首次在亞洲舉辦,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人工智能與音樂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媒體藝術 Kenneth Fields教授聯名擔任會議主席,廣邀國內與國際專家共同探討記譜技術、人工智慧與人機協作創作等研究方向。會議設有特邀演講、音樂會、工作坊及論文發表,促進音樂記譜與科技創作的國際交流。

澳門科技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受邀參會並發表研究成果。音樂學院兼職博士生導師 Georg Hajdu教授(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教授)主持動態記譜系統 MaxScore工作坊,並擔任本屆會議論文評審。張譽馨助理教授發表《複調樂曲練習策略:以手勢控制器輔助,探討技術穩定性與映射方法》提出以手勢控制介面輔助複調音樂練習,減輕認知負荷並提升學習效率,展示人機互動於音樂教育應用中的潛能。溫壁合助理教授發表《以動作為譜:古箏與電子音樂的混合記譜系統》,以其作品《掛在摩擦上的記憶》(Immemorial / Flux)為例,提出結合五線譜與動作導向符號的混合記譜框架,強調以演奏者為核心的記譜思維,探討記譜在作曲邏輯與演奏動作之間的關聯。

Georg Hajdu教授展示MaxScore匯集複合音樂資料的優勢

張譽馨助理教授發表會議論文《複調樂曲練習策略:以手勢控制器輔助,探討技術穩定性與映射方法》

溫壁合助理教授發表會議論文《以動作為譜:古箏與電子音樂的混合記譜系統》

澳科大音樂學院三位教師之發表,緊扣本屆「國際音樂記譜與表現技術會議」主題「音樂符號智能」,彰顯學院對音樂科技前沿研究的持續投入與國際視野。本屆會議受邀學者包括 Craig Vear(英國諾丁漢大學)、Cat Hope(澳大利亞蒙納許大學)、Lindsay Vickery(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Pavlos Antoniadis(希臘伊奧安尼納大學)等人,與國內參會學者一道於各項議程中密集交流,深掘「記譜與智能」之議題潛力,呈現一場深植於傳統、綻放於科技的表現交鋒。

image.jpg

第十屆「國際音樂記譜與表現技術會議」參會專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