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起濠江 山海迴響——澳門科技大學音樂學院2025音樂學博士研究生專業覆核音樂會》,於2025年11月3日下午在大學D Hall舉行。本場音樂會帶來了多首中國傳統音樂的新編與創意之作,以鋼琴、聲樂及民族室內樂等豐富形式,奏響了古今交融的華美樂章,展現了中華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活力。

本次音樂會海報
音樂會上半場的聲樂作品唱出了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民族記憶。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而作的男聲獨唱《家園》,旋律深情,回望歷史,寄托了對和平的珍視與期盼。女聲合唱組曲《巾幗聲韻:歌山河壯闊 傳家國初心》巧妙串聯《長城謠》《二月裡來》與《茉莉花》三首經典,以歌聲築起山河記憶,描繪了軍民同心的希望畫卷。取材於北朝民歌的《敕勒歌》,通過女聲二聲部的交織與創新的聲勢律動,讓「天蒼蒼,野茫茫」的遼闊意境有了全新的聽覺呈現。女聲獨唱《未曾離去》是歌舞劇《追尋》的主題歌,雋永的旋律中飽含著對革命先輩不朽精神的敬意。
音樂會下半場的民族室內樂作品呈現了音樂的傳承與創新。《青城花曉》巧妙結合了民族器樂、電子音樂與AI交互,音樂與視覺藝術交融,帶來了沉浸式的體驗。《絲竹餘韻:南海遺音》將澳門非遺「媽祖信俗」曲牌《水清龍》與「宋元古音」南音《清涼》同台演繹,訴說著澳門與福建泉州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脈。由揚琴獨奏曲改編的《朱砂痣》,以細膩筆觸描繪了深藏心底的思念。而改編自二胡名曲的《新賽馬》,在保留蒙古族音樂奔騰意境的同時,更增添了現代節奏律動,讓經典煥發新姿。
音樂會的壓軸表演,是博士一年級全體學生帶來的實驗合唱《濠江月·燈火耀中華》。作品以《七子之歌》的歷史迴響開篇,融入《燈火裡的中國》的祖國溫暖,勾勒出一幅家國同心、繁榮共榮的壯麗圖景,音樂會在全體激昂澎湃的歌聲中徐徐落下帷幕。

(音樂會結束師生合影留念)
此次音樂會,既是音樂學院博士生們學術與專業能力的成果匯報,也是一次中國傳統音樂在煥發當代新意的大膽嘗試。整場演出以豐富多樣的藝術手法,為觀眾帶來了場貫通傳統與未來的聽覺享受,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中華音樂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