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2022内地与澳门当代艺术邀请展暨线上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01/16


2022内地与澳门当代艺术邀请展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1月11日至1月12日线上上顺利举行。本次艺术联通:北京与澳门”视觉艺术联展与研讨会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以及澳门画院联合主办的文旅部2022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内地和澳门当地的多名艺术家进行线上讲座和研讨会,以传统艺术形式为出发点,涉及绘画和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与主题。幷且,本着传统与创新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理念,每位艺术家线上上讲座中都从自身出发,结合艺术创作的亲身体验,幷以多元化、多视角的形式将自己的艺术经验与思考分享给观众。

本次线上研讨会主要分两天三场举行,会议的学术主持分别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课程主任黄光辉副教授、顾跃副教授和刘鹏助理教授担任。研讨会伊始,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朱乐耕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课程主任黄光辉副教授分别开场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高振宇,雷苗,陈平,王桂勇,姜鲁沂,澳门画院院长杨大名客座教授,与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汪蓝副教授一同在线上进行学术交流。一流学者与艺术家汇聚一堂,艺术文化的美学精神不仅仅呈现在艺术作品中,更加体现在当代艺术家对其创作作品的理论分享与讨论中,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艺术成果。

朱乐耕

朱乐耕教授在《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社会空间》中以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社会空间为题,从传统红绿彩、传统青花艺术、五彩瓷艺术、宋代雕塑、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建筑空间五个方面去分享了自己在城市空间中的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实践心得,通过分享自己在陶瓷艺术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向观众阐释了自己的中国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在研讨会中,朱乐耕教授提到要积极将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延伸到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各种空间去。在分享中,朱乐耕教授将自己的作品的当代性,定性为本土化的当代性,是具有中国哲学意味的当代性风格。幷且朱乐耕教授还立足对传统与当代的思考,指出写生创作对自然表现的意义,鼓励人们对陶瓷艺术的传承与研究。当朱乐耕教授提到器皿时,说到China梦也是瓷器梦,强调我们应该重拾过去的优雅,把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学和对器物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生命的尊重,运用到当代的器物设计当中去。

高振宇

高振宇研究员在本次线上研讨会中,高振宇研究员以《隐元禅师爱用之壶与日本煎茶道的传播》为题,分享了自己对壶作为容器,与日本煎茶道的发现与思考。在本次研讨会中,高振宇研究员详细阐释了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带去许多明代的物质以及精神文明成果,从而形成了明代文人文化在日本传播的高潮。高振宇解释与分享了他对茶道文化的见解,阐释了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日本茶道的文化。从日本煎茶道的兴起到煎茶道的继承与发展。高振宇还进一步谈论了对中国茶道具发展的启示,其中他指出茶道具虽然看上去不大,但是将其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去看是非常值得去研究的。

雷苗

艺术家雷苗在本次线上研讨会中,雷苗以《也说工笔画技法》为题向观众们分享了她在工笔绘画构思与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与见解。在研讨会上,雷苗将工笔画的多元表现手法看作是人们根据特定的审美追求对工笔画材质性能及技法语言执着探索后所得出的认知结果,幷以赏析宋画《出水芙蓉图》带领观众进一步去领会物象与背景的关系。在研讨会上,雷苗十分详细地分享了她的作品《浮水印四》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与精神,幷阐释了她是如何在创作中去把握线、形、色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工笔创作中制作技巧不应是刻板的教条。随后,在谈及审美与吸收时,雷苗指出要积极开拓的视野,打破画种的界限,对中外不同门类艺术形式的学习与借鉴能加深我们对不同形态、形式美感的认识与体验,从而加深我们对绘画的认识与探索。最后,雷苗指出工笔画技法是为人们的审美理论服务的,制作不仅与表像息息相关,更是应以自身的方式去发现表像背后的意义,使画面成为精神与感官相互熔合的场所。

陈平

艺术家陈平以《装饰之美——中外装饰艺术赏析》为题向大家分享了她对中外装饰艺术的理解与艺术创作。陈平首先以中国的饕餮纹样引,简要展示了中外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的艺术品都蕴含其独特的装饰美。在会议上,陈平讨论了从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美国、日本等国经历的装饰艺术运动,同时进一步指出了装饰艺术在近代是如何在中国的语境下得以科学地、系统地落地生根、发展与传承下来。尤其,她详细地从庞薰琹先生的视角去阐释了装饰的由来与意义,幷着重介绍了近现代中国具有装饰趣味的艺术作品。陈平还详细分享了她艺术创作的技法心得,指出作为创作者应该在作品中融入真挚的情感,展示其格调、性情、品味和格局。最后,她也提到具有装饰趣味的艺术创作虽然在现当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装饰艺术在中国尚未得到足够的认可与重视,装饰艺术的研究、推广和普及任重而道远。

王桂勇

艺术家王桂勇在本次线上研讨会上以《再谈有意味的形式》为题,向观众阐释与分享了他对形式这一概念与中国艺术绘画之间的关系与发展。王桂勇重点谈到西方绘画中的东方韵味。西方现代绘画与东方艺术和文化是不可割舍的关系。幷且王桂勇指出从他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绘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幷且这些来自东方的文化,以中国的艺术与文化为主导因素。正式这些东方艺术推动了西方现代绘画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在研讨会上,王桂勇围绕着意味、形式、直觉、联想、节奏、色彩、感觉、东方韵味展开他对艺术的见解。以高更、大卫·霍克尼、萨姆·扎弗朗为例阐释了关于透视产生的形式感问题。幷引出讨论了东方绘画对“简”的表达,留白处见精神,且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总的来说,西方的现代绘画中蕴含强烈的东方韵味,并与东方的艺术息息相关是王桂勇所关注的,探究的。

姜鲁沂

艺术家姜鲁沂以《唐墓壁画中女性艺术形象及其风格》为题,主要阐释了唐墓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与风格。在本次研讨会中,姜鲁沂主要阐释了唐墓壁画在题材和内容方面与绢本绘画的不同。她主要对唐代墓室壁画中三种主要女性人物身份,分别是仕女、女侍、乐舞者的形象进行了剖析,指出人物造型朴实厚重、生动传神,用笔上更加劲健干练,设色单纯肃穆,形与神相得益彰。因此,与绢画及其他唐代艺术形式相比较,墓室壁画无论在题材还是内容上都更显世俗化和生活化。姜鲁沂还阐释了唐墓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幷从时间上将唐代分为四个阶段研究,分别是第一阶段从初唐高祖至大宗中期,第二阶段为唐高宗时期,第三阶段是武周到玄宗时期,第四阶段为从中唐至唐末。幷且,她选取了每个阶段具体的艺术作品去分析了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女性形象的造型。幷从骨法用笔和设色等角度去阐释了唐墓壁画对女性形象的绘画创作风格。最后她指出唐代墓葬壁画中,女性形象数量众多,是研究唐代人物画的重要的形象研究资料,幷对当代绘画具有很大的影响。

杨大名

艺术家杨大名在本次研讨会上以《当代绘画发展潮流及前景》为题,从绘画的发展过程角度,向观众分享了他的艺术创作与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感受与追求。在探讨绘画的发展过程时,他以中国重要的绘画大家徐渭、石涛、吴昌硕、齐白石为例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的潮流特征,通过分析与讨论这些艺术大家的绘画作品去进一步阐释与讨论绘画中书画同源、笔墨之间关系,绘画时意在笔先与经营位置的问题。并且,杨大名通过向观众分析这些中国艺术大家的艺术作品去进一步探讨艺术的发展过程。同时,还提及了传统的绘画构图与精神是如何给予了他在艺术创作时的启发。而作为新时期当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当下,优秀的艺术家要能创造出具备个体独特精神领悟的作品。最后,杨大名在互动环节,也进一步以他创作的扇面绘画为例向观众诠释了他对大写意创作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认识与态度,讨论了他是如何将对传统大写意的构图、设色技法的创新与当代艺术的创作形式结合起来去思考与艺术实践的。这些创作这正是对当代世界艺术的主流中强调个体性的醒悟和审美解放的实践与解读。

汪蓝

汪蓝副教授在本次线上研讨会中,以《西画东渐——大航海时代的澳门美术》为题,主要从四个部分去向观众们热情地分享了他对大航海时代的澳门美术的发现与研究。首先,汪蓝副教授引导观众人们对澳门的想像,指出澳门虽然以博彩业为支柱产业,但其城市建筑风格不仅仅有富丽堂皇的,还有极具历史人文化的。汪蓝副教授进一步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背景角度去向观众介绍了澳门的历史城区的街区、缓冲区等发展情况,接着,汪蓝副教授讨论澳门早期的美术教育与绘画创作的情况,讨论义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在澳门时对澳门艺术教育与创作的推动与贡献。在16-17世纪基督教美术传入澳门为叙述脉络,通过“图像证史”论述澳门美术在大航海时代所产生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现象。文化冲突是世界上各种冲突中最核心的一种,而澳门这座城市当下的面貌与艺术创作正是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发展起来的,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极具研究价值。而当今中国许多重要的画种,如油画、水彩虽然是从西方传进来,但是我们立足自身的情况,在中国与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中已发展出了代表中国文化特色与价值的艺术形式。

研讨会最后,刘鹏助理教授对本次2022内地与澳门当代艺术邀请展暨线上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感谢了两天三场以来线上学者与艺术家们的精彩发言,正是由于各位艺术家的大力支持,才能共同成就本次内地与澳门联通的艺术展览,线上研讨会顺利地举办,达到了艺术联通,文化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