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而行”美術學博士生學術沙龍第3期

主題一:大漆之美

分享人:胡新地(2020級博士生)

內容概要:漆藝術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載體之一,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早在史前時代,我們的先民已經發現漆的神奇,自禹起,用漆作髹,其功用開始超越了材料屬性,進入到審美創造的文化之旅。如果說有一種工藝之美,既能有歷史的厚重感,又可有歲月的溫潤感。那麼,我首先會想到的肯定是:大漆之美。漆以其“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之美,與青銅器、陶瓷、絲綢等共同構建起一部絢爛華麗的中華文明史。漆藝術在當下的重新喚醒,它不僅是在傳統媒材上尋找當代表達、拓展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力,而且呈現出了具有當代視野的藝術家們從自身的學養出發,對傳統藝術風格、美學思想展開的實驗性探索,而這正源於這些藝術家們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天然大漆之美的認識甚至需要重新啟蒙。可以說,傳承漆藝術、重續漆文化已經成為當下重要的文化命題。無論當下藝術表現形式如何變化,大漆會始終以東方式的深邃、幽靜和神秘為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審美經驗和精神享受。學科構建下的漆藝術傳承探索,是藝術家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抱持堅定信念使然,這既是一種文化自覺,也是文化自信的自然體現。

主題二:形式與意志——對李格爾藝術理論的分析與思考

分享人:趙願(2020級博士生)

內容概要:李格爾是19、20世紀之交的維也納藝術史學家。他是在藝術史作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學術科學的建立過程中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將藝術史作為科學來研究,用科學的精神來從事藝術史研究,是李格爾與其身處的維也納藝術史學派的追求。在19世紀晚期複雜的社會與學術環境交錯下,李格爾致力於通過知覺心理學與形式分析從內部來解釋藝術史的發展。《風格問題》、《羅馬晚期的工藝美術》和《荷蘭團體肖像畫》是其基於不同視角與思考的三部藝術理論經典著作。他堅信應該在歷史語境中研究審美、他對“小”藝術的興致、以及對藝術與觀者的關係的關注,似乎在預示著當代藝術史研究的方向。因此我們有必要再讀經典,解讀李格爾的學術發展,發覺李格爾的藝術理論的獨具匠心與其廣泛深遠的影響,重新體悟其藝術理論的文化價值。當今藝術史的視野已然發生了變化,中西方學界都在努力開拓創新的研究課題。在今天研究李格爾,更能夠引起我們對藝術史學科目的、範圍與方法的思考與探求。

日期:2020年11月26日

時間:17:00-18:30

地點:澳門科技大學R座516室

分享人介紹:

胡新地,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漆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漆畫藝委會副秘書長、福建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澳門科技大學2020級美術學博士在讀。長期致力於漆畫、壁畫創作和理論研究,作品連續入選第十、十一、 十二、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二十餘次入選全國性美術作品展覽並獲獎,在《美術》《裝飾》《藝術百家》等專業核心刊物上發表,作品被福建省美術館、廈門美術館、福建省美協、福建省漆畫館等專業學術機構及海內外人士收藏。2011年獲福建省人民政府百花文藝獎,2014年獲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美術創作優秀獎。

article11231328zz

趙願,安徽安慶人 ,2012年本科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國畫專業,2017年碩士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西方美術史及理論研究專業;現於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攻讀美術學博士學位,師從曹意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