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光影青春:澳门电影学术放映计划第3场 剧情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展映
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学院与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资助的“光影青春:澳门电影学术放映计划第3场”将于2025年4月9日晚上七点在R座103影视厅举办。此次活动将展映经典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讲述了上海某大学女生江玲玉(白杨 饰)寄居在姨母家。抗战爆发后,她不顾家人反对阻止,毅然参加抗日救亡演剧队,到抗战前沿作鼓动宣传。与她同在一起的音乐家高礼彬(陶金 饰)是个热血青年,两人逐渐相爱。演剧队随着战事的发展,辗转来到陪都重庆,表兄周家荣(高正 饰)此时在渝做投机生意并纠缠江玲玉,遭江拒。抗战胜利后,变成“接收大员”的周家荣大发国难财,而结婚后的江玲玉和高礼彬却一贫如洗、捉襟见肘,幸得旧友夏光原(石羽 饰)相助,租了个亭子间栖身。长期的颠沛流离加上营养不良,当教员的礼彬患了肺病,担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玲玉,不顾身怀有孕,奋笔疾书,揭发“劫收”大员们肮脏的嘴脸,终因体力不支,昏倒街头......
编导史东山(1902-1955)是中国电影史上兼具艺术追求与社会责任的杰出导演、编剧及理论家。他早年受家庭艺术氛围影响,自幼热爱绘画与音乐,这为其电影创作中对画面构图和视觉美学的敏锐把控奠定了基础。1921年,他加入上海影戏公司担任美工师,由此开启电影生涯,并在1925年以导演处女作《杨花恨》崭露头角。该片以唯美风格和对都市女性命运的关注引发轰动,被视为其早期“唯美主义”阶段的代表作。1947年执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以救亡演剧队的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江玲玉与高礼彬的爱情悲剧,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与国民党“劫收”腐败并置,形成史诗性叙事。影片采用战时新闻镜头与情节穿插的纪实手法,如湘桂撤退场景的真实再现,强化了批判力度。田汉评价其“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基石”,该片更创下当时票房纪录,成为中国百年经典之一。
欢迎澳门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影,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本片未满十三岁不宜观看)
(报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