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沙龙活动「上下而行」于R座综合教学大楼6楼美术馆拉开序幕。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美术学黄光辉课程主任、朱淳特聘教授、郑巨欣特聘教授、汪蓝副教授、顾跃副教授,以及美术学博士生、研究生等出席并参与此次沙龙对谈。
第一期“上下而行”学术沙龙活动合影
「上下而行」学术沙龙由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 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邱涛、高琪、谭维、许剑春、李祯等人策划,旨在以意诚格物为心,自由创造为行;是关注当代发生、研究东西文化、尊重传统精神的自由学术思辨活动。此次「上下而行」第一期沙龙活动由美术学博士生谭维主持,同届博士生邱涛进行开场发言。邱同学谈到沙龙活动初衷在于为博士学生的生涯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在与学院讨论过程中获得了院系老师的大力支持,此活动将力争创造一个不仅为博士生,而是整个人文艺术学院、乃至跨学科的交流平台。
美术学博士生、「上下而行」学术沙龙发起人之一的邱涛同学进行开场发言
学术沙龙现场
第一期学术沙龙首先由美术学博士生许剑春、李京主讲同为民国时期的两位名人、画家--鲁迅和潘玉良。《用思理以美化天物—鲁迅的审美视界》是许同学的演讲主题,他谈到民国是一个执着现代性追求的时代,崇尚民主与科学,是民国文化的时代之魂。在文学艺术方面,贯穿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炽热追求。同时,自五四时期起,白话文的兴起揭露和鞭挞封建蒙昧与无知成为中国文艺很重要的主题之一。鲁迅,那个时代的代表,一副横眉冷对的“斗士”模样;其实这副“面容”是被人为“模具化”的样子,他真实的“面容”比我们以为的样子要丰富得多,他有着丰富质感的生命格调与生活情趣。同时许同学与听众们分享了很多鲁迅视角的多元审美视界。李同学所分享的主题为《潘玉良绘画作品中图像符号的隐喻性》,民国女画家潘玉良的传奇广为流传,其间杂芜并存。李同学通过解读潘玉良绘画作品中大量具有隐喻意味的图像符号,让听众们了解图像背后的故事,探寻画家的内心世界,还原潘玉良与时代风潮紧密契合的人生际遇和绘画历程。
沙龙分享人左起: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李京、许剑春
黄光辉课程主任发表对沙龙活动的感想
朱淳特聘教授、郑巨欣特聘教授、汪蓝副教授、顾跃副教授纷纷表达了对学术沙龙的希冀
最后,黄光辉课程主任发言表示,非常高兴能看到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如此有效率的促成了此次沙龙活动,并希望这样的沙龙活动应该邀请更多跨年级、跨学科的同学、老师们共同参与。同时希望能行之有效的纪录每一期的讨论内容,为日后出版书籍等作好充足的准备。现场参与的学院老师包括朱淳特聘教授、郑巨欣特聘教授、汪蓝副教授、顾跃副教授也纷纷表达了对沙龙活动的希冀,活动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沙龙应该具有学术性,但更应是一个没有边界,有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聚集地;希望沙龙日后会成为一个跨学科的交流平台,并成为美术学博士生们持续相传的学术交流平台。「上下而行」学术沙龙将推出10期不同主题之艺术内容,每期由2位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在R座6楼美术馆内进行分享,活动时间安排请留意学院网站的活动预告。
现场交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