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而行”澳科大美術學博士生學術沙龍拉開序幕

2020/10/23

2020年10月22日,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生學術沙龍活動「上下而行」於R座綜合教學大樓6樓美術館拉開序幕。人文藝術學院設計學、美術學黃光輝課程主任、朱淳特聘教授、鄭巨欣特聘教授、汪藍副教授、顧躍副教授,以及美術學博士生、研究生等出席並參與此次沙龍對談。

第一期“上下而行”學術沙龍活動合影

 「上下而行」學術沙龍由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 2020級美術學博士生邱濤、高琪、譚維、許劍春、李禎等人策劃,旨在以意誠格物為心,自由創造為行;是關注當代發生、研究東西文化、尊重傳統精神的自由學術思辨活動。此次「上下而行」第一期沙龍活動由美術學博士生譚維主持,同屆博士生邱濤進行開場發言。邱同學談到沙龍活動初衷在於為博士學生的生涯提供更多交流機會,在與學院討論過程中獲得了院系老師的大力支持,此活動將力爭創造一個不僅為博士生,而是整個人文藝術學院、乃至跨學科的交流平臺。

美術學博士生、「上下而行」學術沙龍發起人之一的邱濤同學進行開場發言

學術沙龍現場

  第一期學術沙龍首先由美術學博士生許劍春、李京主講同為民國時期的兩位名人、畫家--魯迅和潘玉良。《用思理以美化天物—魯迅的審美視界》是許同學的演講主題,他談到民國是一個執著現代性追求的時代,崇尚民主與科學,是民國文化的時代之魂。在文學藝術方面,貫穿對民主與科學精神的熾熱追求。同時,自五四時期起,白話文的興起揭露和鞭撻封建蒙昧與無知成為中國文藝很重要的主題之一。魯迅,那個時代的代表,一副橫眉冷對的“鬥士”模樣;其實這副“面容”是被人為“模具化”的樣子,他真實的“面容”比我們以為的樣子要豐富得多,他有著豐富質感的生命格調與生活情趣。同時許同學與聽眾們分享了很多魯迅視角的多元審美視界。李同學所分享的主題為《潘玉良繪畫作品中圖像符號的隱喻性》,民國女畫家潘玉良的傳奇廣為流傳,其間雜蕪並存。李同學通過解讀潘玉良繪畫作品中大量具有隱喻意味的圖像符號,讓聽眾們瞭解圖像背後的故事,探尋畫家的內心世界,還原潘玉良與時代風潮緊密契合的人生際遇和繪畫歷程。

沙龍分享人左起:2020級美術學博士生李京、許劍春

黃光輝課程主任發表對沙龍活動的感想

朱淳特聘教授、鄭巨欣特聘教授、汪藍副教授、顧躍副教授紛紛表達了對學術沙龍的希冀

  最後,黃光輝課程主任發言表示,非常高興能看到2020級美術學博士生如此有效率的促成了此次沙龍活動,並希望這樣的沙龍活動應該邀請更多跨年級、跨學科的同學、老師們共同參與。同時希望能行之有效的紀錄每一期的討論內容,為日後出版書籍等作好充足的準備。現場參與的學院老師包括朱淳特聘教授、鄭巨欣特聘教授、汪藍副教授、顧躍副教授也紛紛表達了對沙龍活動的希冀,活動為學院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沙龍應該具有學術性,但更應是一個沒有邊界,有自由與獨立精神的聚集地;希望沙龍日後會成為一個跨學科的交流平臺,並成為美術學博士生們持續相傳的學術交流平臺。「上下而行」學術沙龍將推出10期不同主題之藝術內容,每期由2位2020級美術學博士生在R座6樓美術館內進行分享,活動時間安排請留意學院網站的活動預告。

現場交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