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誌社、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西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敦煌學院承辦的中國當代美術理論建設系列專題之“敦煌藝術與20世紀中國美術研討會”於11月13日在西北師範大學召開。本次研討會分爲“主旨發言”、“古代敦煌美術研究” 、“絲綢之路中的敦煌” 、“敦煌藝術的現代轉化•西部之旅”和“敦煌藝術的現代轉化•創新之思”5個單元。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澳門科技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尚輝致詞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澳門科技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尚輝致詞表示,敦煌給予世界的震動與敦煌藝術最早體現的中外文明交融的智慧與經驗,都深深地啓發了20世紀再次開始中西文化藝術交互探索的藝術家。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張大千、孫宗慰、常書鴻、吳作人、董希文、關山月、韓樂然、潘絜茲等人來到敦煌,在莫高窟古老、生動、豐富的壁畫藝術中得到啓發,他們既實現了自身藝術的蛻變與轉向,也成爲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汲取民族藝術養分而進行油畫民族化探索與現代性變革的重要開拓者。
澳門科技大學美術學博士生劉璟發言
澳門科技大學美術學博士生劉璟參加會議中發言:闡釋了飛天圖像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影響。她認爲在中西文化中,“敦煌飛天”形象與西方的“天使”形象具有互融互鑒的關系。她在論述中強調佛教藝術不是壹個獨立而封閉的藝術傳統,而是與儒、釋、道傳統中的視覺元素相融合並存的。通過本次會議,與會美術家與學者對深入開展敦煌藝術研究,以及如何推動“一帶一路”美術創作有了新的認識。
本次研討會以“敦煌藝術與20世紀中國美術”爲主題,壹方面是展示當下對古代敦煌美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尤其是探討敦煌藝術與古代絲綢之路中各種文明的交互作用;另壹方面則是著眼于敦煌藝術在20世紀的現代性轉化以及敦煌藝術在當代如何進行創新性發展。會議彙聚了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澳門科技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高校,以及《美術》雜志社、敦煌研究院、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炳靈寺石窟藝術研究所、甘肅畫院、蘭州畫院等教育與研究機構共計68名專家學者。王鏞、林木、陳池瑜、黃宗賢、嶽潔瓊、王玉芳等著名學者通過圖文並茂的精彩演講,從敦煌藝術的現代化美術體系建構、古代敦煌美術研究、絲綢之路中的中西美術互融互鑒、敦煌藝術的現代轉化和資源創新等方面探討敦煌藝術與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以及對於當前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的重要啓示。
中國當代美術理論建設系列專題之“敦煌藝術與20世紀中國美術研討會”會議合影留念